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资格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6:37:58   浏览:852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资格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印发《江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资格暂行办法》的通知

苏国土资发[2002]229号


各市国土资源局:

为了规范和服务我省矿业权市场建设,认真贯彻《江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管理办法》,现将《江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资格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二○○二年八月十四日



江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资格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江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管理办法》(苏国土资发[2001]157号),服务矿业权市场建设和规范行政程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保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工作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资格,由省国土资源厅确认批准。

第三条 凡按照本办法取得各市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资格证书的人员,方可受聘承担零星分散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其储量规模为小型以下的评审业务。

第四条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资格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并开展日常业务培训、监督、检查。

第五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请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资格: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具有矿产地质勘查、采(选)矿、矿山地质等或相关经济类五年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三)从事矿产勘查、储量评审、矿山或水源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或设计满五年,同时具有下列经历之一:

1、主持过小型以上矿产地普查或水源地勘查报告的编制工作;

2、主持审查小型以上矿产地普查或水源地勘查报告不少于5份。

3、主持过小型以上矿产地普查或水源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或设计工作。

(四)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55周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可适当放宽)。

第六条 符合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人员,可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后,由各市国土资源局推荐,报省国土资源厅确认。

第七条 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业务考核合格者,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颁发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资格证书。证书有效期三年,期满后须重新考核核定有效期。证书全省范围内有效。

第八条 各市国土资源局聘用的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承担《江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三款相应的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业务工作。

第九条 取得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资格证书者,应按规定参加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或授权组织的业务培训,并作为考核聘用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应熟悉和掌握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有关法律、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恪守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受聘担任评审的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应对所承担的评审项目签署鉴定和评审意见,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一条 矿业权人或地勘单位提供评审、认定的资料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的,所造成的后果由矿业权人或地勘单位自负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员受聘承担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工作中,有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玩忽职守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警告、暂停聘用或收回证书等处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统战部、公安部关于继续清理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以上党政军特人员的通知(节录)

最高人民法院 中央统战部 等


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统战部、公安部关于继续清理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以上党政军特人员的通知(节录)

1976年5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统战部、公安部

各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公安局转清理工作领导小组: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对原国民党党政军特人员“建议一律释放”的指示,去年12月,各地对这类人员进行了释放安置。这体现了毛主席对反动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实行改造和给予出路的伟大政策,有利于促进台湾人民的反蒋爱国斗争,有利于分化瓦解敌人,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近,各地经过复查,又发现在劳改犯中还有一批漏掉的和当时反动职务没有核实的原国民党县团以上党政军特人员;刑满留场就业人员中也有一批这类人员,没有清理安置。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对这类人员仍应按照去年全国清理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方案》的规定,继续进行清理安置。另有一些解放后陆续派遣进来、被判刑劳改的国民党特务(县团以上),也可参照《实施方案》的规定,予以清理。至于近期(1970年以来)犯现行罪的,应按正常程序处理,不列入清理范围。


卢茂秋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在经营不善而退出市场的过程中,往往是由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承担个人债务清偿的责任。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由各级政府或中央银行“埋单”的缺陷和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这种模式不仅给各级财政带来沉重负担,而且导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严重扭曲。
  1、 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市场经济中任何经营都是有危险的,商业银行也不例外,破产清算迟早会成为商业银行必须面临的硬制度约束。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那么银行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存款人的挤提,并且它有很强的“传染性”。其结果往往是,不论是“好银行”还是“坏银行”都会在挤提的冲击下,因流动性枯竭或高昂的贴现成本而破产。因此,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成当务之急。
  (2)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国虽然没有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但政府一直以来实际上实行“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也就是说,任何金融机构出现风险,最终都由政府来“埋单”,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承担退出机构的债务清偿。这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最大缺陷是,它强化了金融企业和存款人的“道德风险”,存款人缺乏动力去监督甚至关注银行的经营状况,而银行又可以借助单一的“零费率制”而不用为他们的过度冒险支付额外成本。事实上是把金融市场风险转嫁给了国家财政,这不仅大大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和中央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建设规范的现代金融体系,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保护存款人利益。多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存款总额的比重都在上升,且保持在50%左右。因此,保护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安全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当实行该制度的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或破产倒闭而不能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时,按照保险合同条款,投保银行可从存款保险机构那里获取赔偿或取得资金援助,或被接收,兼并,存款人的存款损失就会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有效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从心理上给存款人一定的安全感,从而可以维护存款人的存款积极性,可以有效降低存款人恐慌感,进而减少了对银行体系的挤兑。
  (4)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我国银行退出机制的建立。目前我国已有个别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亏损巨大而被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破产和关闭,由于没有适当的市场退出机制,在社会上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恐慌,严重影响了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同时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是困难重重、处处被动。由于没有健全的银行市场退出制度与之相配套,因此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增加了失败银行退出的成本,给银行秩序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缺乏银行市场退出的保障机制,降低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有时个别银行退出事件会演化为更大范围的银行动荡,直接威胁银行体系的稳定和健康运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减轻对金融体系的震荡,起到“稳压器”的作用。
  2 、加快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的措施
  (1)尽快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虽然属于政策性保险范围,但绝不能只用行政手段,必须立法先行。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存款保险法》,依法构建中国的存款保险机构,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这样,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从而在法律中确立有关方面的利益,才能有效约束有关各方的行为。一方面要制定一部《存款保险法》,从而使得存款保险机构的建立有法可依,也可以使得各监管机构分工明确,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应在已发展并逐步完善的金融法律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银行业产权法、破产法、最后贷款人规则等一系列必要的金融法规,从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
  (2)成立专门的存款保险组织机构。我国没有设置专门的存款保险组织机构,仅在人行金融稳定局下设存款保险处,不能满足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需要。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剧,应该建立包括各类商业银行等所有存款类机构参加的多层次的存款保险机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后,根据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再将多层次的存款保险机构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存款保险机构。为便于与监管部门的协调沟通,可参考银、证、保三家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设立方式,并结合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立存款保险机构的分支机构。
  (3)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监管协调机制。存款保险机构的成功运作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对此,有必要建立与存款保险制度运作相配套的金融协调处理机制。一是可以考虑设立金融协调联席委员会,协调各方利益,明确分工方式,制定统一的监管原则、标准和报告的形式。二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有关部门的有效沟通与协调配合,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三是存款保险机构应拥有比金融监管机构更快的危机反应机制,从而有效地减少监管成本、增强金融机构的活力,及时处置危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具体来说,银监会主要负责制定和颁布监督管理方面的规章,审查或批准银行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处罚违法违规的银行以及对银行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等;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职能更侧重于监测投保银行的风险状况,进行投保银行信用评级,建立预警系统。
  (4)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推行存款保险制度应最大限度的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一是存款保险机构要充分发挥金融风险的监督防范功能,应该具有一定的金融检查权及防范金融机构倒闭的干预机制。二是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机构实行风险差别费率。对风险较高的投保机构适用较高的保险费率,反之适用较低费率。制定费率的主要指标包括投保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经营和风险状况。三是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和评级机制。存款保险机构及投保机构应该向公众及时、准确、真实地披露相关信息,以便于监管机构、存款人和股东作出相关决定。


汤旺河区人民法院 卢茂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