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和芬兰共和国农林部关于进一步发展双方林业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备忘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9:27:39   浏览:985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和芬兰共和国农林部关于进一步发展双方林业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备忘录

中国林业部 芬兰农林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和芬兰共和国农林部关于进一步发展双方林业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备忘录


(签订日期1980年10月7日 生效日期1980年10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以下简称中方)和芬兰共和国农林部(以下简称芬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芬兰共和国政府一九七九年五月二十九日在赫尔辛基签订的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为进一步发展双方林业科技交流和合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双方合作的范围:林木育种,森林规划和调查,森林更新,营林机械的研究,沼泽地林业,森林生态与环境,森林动物与植物,森林经营,采伐与运输工艺,林产品,讨论合作生产林业机械的可能性,双方同意的其他方面。

  第二条 双方采用下列合作方式:
  一、派遣考察组进行互访
  二、交流进修学者与访问学者
  三、就双方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共同研究
  四、组织双方感兴趣的技术讨论会和展览会
  五、交换种子、苗木和情报资料
  六、双方同意的其他合作方式

  第三条 为联系和协调合作计划的执行,双方同意各自建立一个工作组。双方同意各自尽快地任命一名工作组主席。
  双方每两年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一次工作组会议,以便制订合作计划。在工作组会议后,也可通过交换信件、电报或委托双方使馆交换意见制订林业科学技术合作补充计划。

  第四条 双方互派人员在对方考察、工作、进修期间的生活费用应按互惠原则处理,费用支付原则如下:
  派遣方负担派出人员的国际旅费。
  接待方承担其在国内的食、宿、交通和医疗费。
  交换种苗、资料,承担方负责邮寄至接受方指定的单位,其费用由承担方负责。

  第五条 双方的工作语言为中文、芬兰文和英文。
  中方负责为双方互派人员配备翻译。中方的翻译在芬兰逗留期间的费用按照本备忘录第四条执行。芬兰人员在中国所需翻译费用由中方负担。
  翻译的人数不列入科技合作计划。

  第六条 双方同意第一次会议将于一九八一年上半年在芬兰举行,以制订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林业科学和技术合作计划。
  双方同意优先安排的项目是:(1)苗木生产和种植;(2)采运工艺;(3)森林规划和调查。

  第七条 本备忘录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如任何一方在期满前六个月未书面通知另一方要求终止本备忘录,则本备忘录将自动延长一年,并按第七条规定的期限依此法顺延。
  本备忘录于一九八0年十月七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用英文写成,每方各执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               芬兰共和国
  林 业 部 代 表              农林部代表
    刘 永 良               P·W·约基宁
    (签字)                 (签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生产统计实施办法

民航局 国家统计局


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生产统计实施办法

1990年12月10日,民航局、国家统计局

第一条 为了及时准确地反映民用航空机场的业务量,为机场的建设规划和民航生产计划提供可靠的统计资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和通用航空专用机场(包括民航局所属机场、地方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以下简称“机场”)。不包括民航院校专用训练机场、保留机场和通用航空临时机场。
第三条 机场生产统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民航局统一管理机场生产统计的实施办法、指标解释、监督检查、全行业的统计汇总和对外公布统计资料;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负责本地区机场生产统计的监督检查、统计汇总和提供统计资料;机场负责本机场生产统计的组织实施并提供统计资料。
第四条 管理局设置统计机构或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第五条 机场应根据业务量的大小设置统计机构或配备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含)以上的机场可设置统计机构;年旅客吞吐量10万(含)—100万人的机场可设置统计机构或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年旅客吞吐量10万人以下的机场可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通用航空专用机场可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机场生产统计人员必须经过统计专业岗位培训。
第六条 机场应将设立统计机构、配备统计人员的情况报告管理局和民航局备案。机场应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机场指定或调动统计负责人时应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七条 机场生产统计分为机场航空器起降架次统计、机场吞吐量统计和机场客货流量流向统计。统计报表格式及说明见附件一至三。
第八条 机场航空器起降架次统计是反映机场飞行区繁忙程度的定期统计,包括各航空公司(含民航局直属航空公司、地方或部门所属航空公司及境外航空公司,下同)的航空器在机场的全部起飞和降落架次,以及军用航空器在民用机场的起降架次。
第九条 机场吞吐量统计是反映航站区繁忙程度的定期统计,包括所有的进出港运量。
第十条 机场客货流量流向统计量反映从本机场全部始发运量和联程运量流向的定期统计,包括各航空公司承运的运量。
第十一条 机场生产统计使用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汇总。机场应根据业务量的大小,配置性能适用的电子计算机。
民航局计划统计机构负责制定或提供统一的数据代码,规定上报的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
第十二条 机场起降架次统计、吞吐量统计、客货流量流向统计,分为月报和年报,同时用统计报表和计算机软盘(或计算机网络)报送和传递。统计月报,机场应于每月三日前将软盘和报表报送到管理局,管理局于五日前报民航局。统计年报,机场应于翌年一月十五日前报送到管理局,管理局汇总后应于一月底前报民航局。
机场在上报统计月报和年报的同时,应将统计报表抄报当地政府统计部门。
第十三条 航空公司兼管的个别机场,其机场生产统计应同时上报管理局和航空公司。
第十四条 机场开航、复航或停航,应在当月的机场起降架次统计表中注明开航、复航或停航的日期及停航的原因。
第十五条 航空公司和航务管理部门有义务按国家的统计法规和本办法向机场及时提供载重表(载重平衡表),载重电报,国内航线旅客、逾重行李发运收入统计表,航班座位配额和飞行(计划)动态记录表等机场生产统计所必需的原始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境外航空公司办事处应按本公司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原始资料。
委托其它航空公司代理配载、值机的,由被委托的航空公司提供上述原始资料。
第十六条 载重表(载重平衡表),国内航线旅客、逾重行李发运收入统计表和飞行(计划)动态记录表等原始资料,必须完整、准确、清晰地填写,制订交接、传递和保管的规章制度,不得丢失和散落。
原始资料出现缺项、漏项或字迹无法辨认时,机场统计人员应要求补写或重新填写,有关人员不得拒绝。
第十七条 航空公司(机场)的配载部门和我国航空公司驻外办事处,按规定拍发的载重电报,应抄发各到达机场的统计机构)(或统计人员所属的部门),作为统计进港运量的原始资料。对不按规定发载重报的,到达机场的统计人员应当查询、登记并设法补齐进港运量数据。
第十八条 机场统计人员应对各种原始资料进行核对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情况,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机场统计人员发现违反本办法,影响机场统计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行为,应进行登记并及时向管理局报告。
第十九条 对于严格执行本办法,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予以表彰或奖励,奖励办法另行规定。
对于违反本办法的单位,管理局查明情况后,可予以罚款,民航局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直接实施处罚。罚款金额按所涉及的起降架次计算,每架次不超过应收起降费(不含地面服务费)的百分之十。
对于违反本办法的有关个人,应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或建议其所在单位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机场应根据本办法与有关单位协商,制定本机场实施生产统计的具体措施,并报管理局和民航局统计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八年二月九日民航局下发的“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定期统计表”中民航生产七表、八表、九表、十表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附件一:机场航空器起降架次统计表
(一)机场航空器起降架次统计表表式
机场航空器起降架次统计表
填报单位: 年 月 民航生产七表
------------------------------------------------------------------------------
|项 目 |合计|起飞架次| 降落架次| 其中:外 航 |
| | | | |------------------------|
| | | | |合计|起飞架次|降落架次|
|--------------------|----------------------------------------------------|
|一、总计 | |
|--------------------| |
| 分机型 | |
|--------------------| |
|二、国内航线运输飞行| |
|--------------------| |
| 分机型 | |
|--------------------| |
|三、国际航线运输飞行| |
|--------------------| |
| 分机型 | |
|--------------------| |
|四、地区航线运输飞行| |
|--------------------| |
| 分机型 | |
|--------------------| |
|五、通用航空飞行 | |
|--------------------| |
| 分机型 | |
|--------------------| |
|六、其它飞行 | |
|--------------------| |
| 分机型 | |
|--------------------------------------------------------------------------|
| 备注:本月(年)机场航空器起降架次高峰日为(--月)--日,起飞--架次, |
| 降落--架次。 |
| 本月(年)机场航空器起降架次高峰小时为(--月)--日--时, |
| 起飞--架次,降落--架次。 |
------------------------------------------------------------------------------
填表人: 复核人: 报出日期:
(二)机场航空器起降架次统计表说明
1.本统计表包括各航空公司的航空器在机场的全部起飞和降落架次以及军用航空器在民用机场的起降架次。起飞和降落各计为一架次。
2.本场飞行(如训练、熟练、空中游览等)每个起落分别计算为起飞一架次和降落一架次。

附件二:机场吞吐量统计表
(一)机场吞吐量统计表表式
机 场 吞 吐 量 统 计 表
填报单位: 年 月 民航生产八表
------------------------------------------------------------------------------
| | 旅客 | 行李 |邮件 |货物 | 其中:外 航 |
|项 目|(人)|(吨)|(吨)|(吨)|--------------------------------|
| | | | | | 旅客 | 行李| 邮件| 货物 |
| | | | | |(人)|(吨)|(吨)|(吨) |
|--------|----------------------------------------------------------------|
|总计 | |
|--------| |
|国内航线| |
|--------| |
|国际航线| |
|--------| |
|地区航线| |
|--------| |
|进港 | |
|--------| |
|国内航线| |
|--------| |
|国际航线| |
|--------| |
|地区航线| |
|--------| |
|出港 | |
|--------| |
|国内航线| |
|--------| |
|国际航线| |
|--------| |
|地区航线| |
|--------------------------------------------------------------------------|
|备注:本月(年)机场旅客吞吐量高峰日为(--月)--日,旅客吞吐量-- |
| 人次。 |
| 本月(年)机场旅客吞吐量高峰小时为(--月)--日--时,旅客吞吐 |
| 量--人次。 |
------------------------------------------------------------------------------
填表人: 复核人: 报出日期:
(二)机场吞吐量统计表说明
1.机场统计是反映航站区繁忙程度的定期统计报表,本统计表包括所有的进出港运量。
2.旅客中,成人、儿童和婴儿在计算机程序中分别录入。报表输出时,成人和婴儿计算为一人,婴儿不计。行李为旅客交运的行李。
3.备降、加降和返航的飞机,旅客下飞机后再次登机的,应分别计算为进港旅客和出港旅客;卸下的行李、邮件、货物再次装机亦应计算为进出港运量。

附件三:机场客货流量流向统计表
(一)机场客货流量流向统计表表式
机 场 客 货 流 量 流 向 统 计 表
填报单位: 年 月 民航生产九表
------------------------------------------------------------------------------------------------
| | 旅客(人) | 行李 | 邮件| 货物|配 额| 其 中:外 航 |
|流 向 |--------------| | | |客 座|------------------------------|
| |合 计|其中:|(吨)|(吨)|(吨)|利用率|旅客 |行李 |邮件 |货物 |
| | |外汇 | | | |(%)|(人)|(吨)|(吨)|(吨)|
|------------|------------------------------------------------------------------------------|
|总计 | |
|------------| |
|国内航线合计| |
|------------| |
|分城市 | |
|------------| |
|国际航线合计| |
|------------| |
|分城市 | |
|------------| |
|地区航线合计| |
------------------------------------------------------------------------------------------------
填表人: 复核人: 报出日期:
(二)机场客货流量流向统计表说明
1.客货流量流向统计表是反映各航空公司从本机场全部始发运量和联程运量流向的定期统计报表。
2.备降、加降、返航的航班出港时不计算流量流向。
3.旅客中,成人、儿童和婴儿在计算机程序中分别录入。报表输出时,成人和儿童计算为一人,婴儿不计。
4.外汇是指用外汇购买客票的旅客。
5.行李是指旅客交运的行李。
6.正班飞行计算配额客座利用率。本机场至第一降落机场的客座利用率为出港客座利用率,至第二降落场及以后各机场均为按配额计算的客座利用率。


深圳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广东省深圳市环境保护局


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4年10月20日)

深环〔2004〕321号

  为加强对本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监督管理,发挥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对本市污染源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和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我局制定了《深圳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监督管理,发挥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对本市污染源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和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和运行管理。
  前款所称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以下简称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是指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流量、以及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记录装置(包括黑匣子等)进行实时自动监测监控的系统。
  第三条 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由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的监测设备(以下简称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环境保护部门)建立的监测数据及信息综合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综合处理系统)组成。
  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包括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分析仪、治理设施运行记录装置等;综合处理系统包括自动监测监控中心及相关设备。
  第四条 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制定全市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规划、技术规范和相关管理规定,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依法定期公布市级重点污染源名单。
  市、区环境保护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管辖范围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联网、调试以及总量控制监测设备正式运行前的验收和日常运行监督管理。
  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制定综合处理系统整体规划、建设自动监测监控中心以及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排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安装总量控制监测设备:
  (一)日均排放工业污水量在100吨以上或COD日均排放量在30公斤以上的排污单位(含城市集中生活污水处理厂);
  (二)单台出力在65t/h(45.5MW)以上的火力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厂、设有单台容量≥14MW(20t/h)锅炉、设有炉窑且SO2产生量大于100吨/年的排污单位;
  (三)处于水源保护区或其他环境敏感区内日均排放工业污水量50吨以上的排污单位;
  (四)其他被省、市列为重点污染源的排污单位。
  其他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安装污水流量计、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记录装置等设备。
  第六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新建项目(包括改建、扩建、迁建项目)的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应与其污染防治设施同时建设。
  现有的被列为重点污染源的排污单位应在本办法颁布实施后一年内安装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并投入使用;其他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在两年内安装有关设备并投入使用。
  第七条 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属于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组成部分,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安装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并应将有关监测数据、图像等即时报送环境保护部门。
  排污单位应做好总量控制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校验,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排污单位应当选用符合有关质量技术标准的在线监测监控仪器,并遵守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
  排污单位安装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排污口进行规范整治。
  第九条 排污单位申请总量控制监测设备验收的,应按规定提交系统调试、校准以及检测等技术报告,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安装的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
  (二)排污单位已建立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具备正常的运行管理条件;
  (三)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输出的数据符合国家规定的比对监测误差标准。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总量控制监测设备,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部门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一并验收;现有的排污单位在线监测装置运行考核完成后的10天内,应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总量控制监测设备方可正式运行使用。
  第十一条 安装总量控制监测设备的排污单位应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系统操作人员负责总量控制监测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建立台帐,保证总量控制监测设备正常运转。
  排污单位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总量控制监测设备进行运营管理,但须将有关资料抄报环境保护部门。
  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进行定期校验,并做好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日常校验工作,年终向环境保护部门书面报告校验情况。
  定期校验结果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排污单位限期整改,并按照有关数据审核的规定对其原有排污监测数据重新核定。
  第十三条 排污单位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总量控制监测设备或使其不正常运行。需要拆除、闲置总量控制监测设备的,排污单位应提前5日报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环境保护部门应于接到报告后3日内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因突发原因导致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发生故障时,排污单位必须在故障发生2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并在故障发生48小时内修复;无法在规定时限内修复设备的,应立即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并同时按非自动监测的要求进行排污监测。
  第十四条 总量控制监测设备闲置3个月后重新启动、重新安装、改动,或者主要部件维修、更换的,排污单位必须重新进行校验,并按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申请验收。
  第十五条 经验收和定期校验合格的总量控制监测设备输出的有关监测数据,可以作为排污申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的依据。
  第十六条 排污单位不得对监测数据进行任何修改或报送虚假数据。因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故障造成数据缺损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按照有关数据审核的规定进行修正。
  第十七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监督检查,并将其纳入对排污单位的日常检查工作之中,其主要职责是:
  (一)对排污单位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的选用、安装和使用进行指导;
  (二)组织对总量控制监测设备正式使用前的验收;
  (三)对总量控制监测设备与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行、监测监控数据和图像的实时传送等情况进行检查;
  (四)受理排污情况报告并核定排污监测数据(包括总量监测数据),对污染物在线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实施监督检查;
  (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第十八条 市环境保护部门应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在线监测仪器设备生产商及用户等信息。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