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道路旅客运输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02:24:37   浏览:803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省际道路旅客运输管理办法

交通部


省际道路旅客运输管理办法
1995年9月12日,交通部

通知
第一条 为加强对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旅客运输的管理,促进省际道路旅客运输(以下简称省际客运)健康发展,维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从事营业性省际客运的经营者应遵守本办法;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运政管理机关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三条 省际客运包括:
(一)毗邻省之间以及跨越一省或数省的道路旅客运输。
(二)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外省)设置经营机构,从事道路旅客运输。
第四条 省际客运线路规划、协调、审批工作由交通部负责:
(一)交通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省际客运的发展规划。
(二)重点的省际客运班线由交通部审批。其范围由交通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和调整。
(三)一般的省际客运班线,由交通部授权相关省的省级运政管理机关协商审批;协商发生争议时,由车籍地省级运政管理机关报交通部协调、裁决。
第五条 省际班车客运线路按以下程序审批:
(一)申请从事省际客运的经营者,应向当地县及县以上运政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省际道路旅客运输线路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见附件一),并提交可行性报告(有对开协议或进站代办协议等材料的,应一并提交)。运政管理机关受理申请后,逐级审核上报至省级运政管理机关。省级运政管理机关审核签署意见后,将《审批表》及有关资料寄送终到地所在省的省级运政管理机关审核。
(二)班车终到地的省级运政管理机关收到《审批表》后,应在送达之日起40日内将签注审核意见的《审批表》及有关资料邮寄退回车籍地省级运政管理机关。
(三)车籍地省级运政管理机关收到终到地省级运政管理机关的审核意见后,对于需要在第三省停靠补充客源的班线,应将经终到省审核的《审批表》及有关资料分别寄送补充客源省的省级运政管理机关。
(四)补充客源省省级运政管理机关应在收到《审批表》及有关资料20日内,将已签注本省审核意见的《审批表》及有关资料邮寄退回车籍地省级运政管理机关。
(五)车籍地省级运政管理机关收到有关省级运政管理机关的审核意见,并汇总所有资料后,根据线路分类,按以下规定办理:
1、对于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线路报交通部审批。
2、对于第四条第三款规定的线路,双方意见不一致,但车籍地省级运政管理机关认为仍有必要批准的,应将有关资料一并报交通部协调、裁决。
3、对于第四条第三款规定的线路,双方批准同意后,由车籍地省级运政管理机关印发批准文件,并报交通部备案。
(六)经批准的省际客运班线,按班次需要,由车籍地省级运政管理机关发给统一的省际客运线路审批附卡(见附件二)和省际班车客运线路标志牌(见附件三),并将批准文件和《审批表》的复印件抄送途经省的省级运政管理机关。
未批准的,应及时通知申请者。
第六条 申请的省际班车客运线路,应符合省际客运发展规划。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优先予以批准:
(一)拟投入高级客车、卧铺客车的;
(二)双方经营者已签订对开协议或进站代办协议的;
(三)已批准的班线因故变更经营者的。
第七条 省际客运班车可以由相关省的运输经营者对开,也可以由一省的运输经营者单开。需增加班次时,应优先批准未开班的一方,但不能以对等为由,要求先开班的一方减班;如未开班的一方因运力等原因仍不能开班时,应允许另一方继续增加班次。
第八条 在已批准的省际客运线路上,因季节或节假日等原因,客流突然增加,需要临时加班时,经营者凭车站的加班申请单,向车籍地县及县以上运政管理机关或授权的派出机构,申领由省级运政管理机关核发的省际加班车客运线路标志牌(见附件四)后,方可运行。
加班车一般只负责本省到外省的加班任务,若回程载客,须由配载车站在原行车路单上签注配载情况并盖章。营运时和加班车客运线路标志牌同时使用。
加班车客运线路标志牌在规定的班次或时限内有效。
第九条 在已批准的省际客运线路上,因特殊原因,正班车不能运行,需要派车临时顶班或救援时,顶班或救援车可凭加班车客运线路标志牌运行,发放标志牌的运政管理机关在备注栏内注明顶班或救援的原因。
顶班车按正班车对待。
第十条 省际包车客运管理:
(一)包车必须使用包车票,不得使用其它票种。
(二)包车必须签定“包车预约书”。
(三)包车一律使用车籍地省级运政管理机关核发的省际包车客运线路标志牌(见附件五)。
经营者凭“包车预约书”在车籍地县及县以上运政管理机关申领省际包车客运线路标志牌。
包车不需征得终到省运政管理机关同意。
(四)单程的去程包车回程载客和单程的回程包车,必须得到回程客源所在地县及县以上运政管理机关核准。
往返包车(“包车预约书”上已注明回程载客),按“包车预约书”载客。
第十一条 春运期间,对客源集中、客运压力大、矛盾突出区域的省际客运,可由交通部根据实际情况,协调省际加班车、包车运力安排,并对有关牌证式样等问题作出规定。
第十二条 省际旅游客运管理:
(一)省际旅游客运定站点、定时间发车、定线营运的,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省际班车客运线路审批程序办理,并核发省际班车客运线路标志牌。
(二)省际旅游客运非定站点、定时间发车、定线营运的,由经营者提出申请,报车籍地省级运政管理机关批准,凭统一的省际旅游客运标志牌(见附件六)运行,不需向相关省运政管理机关申报。
(三)旅游客车不得沿途揽客。
第十三条 出租汽车省际客运管理:
八座(含八座)以下出租汽车跨省运送旅客时,必须标志齐全,凭交通部门核发的《道路运输证》运行。允许返程载客,但不得停留异地经营。
九座以上出租汽车跨省运送旅客时,视同包车办理。
第十四条 省际客运线路标志牌和线路审批附卡的管理:
省际客运线路标志牌和线路审批附卡根据交通部统一规定的样式和内容,由交通部有关部门监制,省级运政管理机关发放,经营者按有关规定使用。
省际客运线路标志牌和线路审批附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价管理条例》的规定,向经营者收取工本费。
第十五条 省际客运经营者除遵守国家关于道路旅客运输的各项规定外,还应做到:
(一)从事省际客运的经营者须按规定的线路、班次运行,不得无故停班、延班、并班、改线。
(二)按客车标记定员载客,严禁超载。
(三)营运里程400公里(含400公里)以上的班车在行驶途中必须配备双司机或实行其它行之有效的轮休制度。
(四)已经批准的班线必须在六个月内筹备开班,逾期不开的,原批准文件自动失效,经营者向省级运政管理机关交回有关牌证。
开班后经营期不得少于三个月。需停班时,提前三十天报车籍地县及县以上运政管理机关批准;停班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报省级运政管理机关批准;停班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取消经营者对该班线的经营权。
第十六条 组建全国性或跨省区域性的旅客运输企业,由注册地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交通部审批,报批时应附主管部门批文(无主管部门免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资信证明等有关材料。
全国性或跨省区域性的旅客运输企业在各省的分支机构,接受当地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
第十七条 运输经营者需要在外省设立运输分支机构、运输代理机构的,应在征得原批准开业的运政管理机关同意后,由分支机构、代理机构所在地县及县以上运政管理机关审查批准,接受当地运政管理机关的管理,使用驻在地的运输统一单证。
第十八条 省际客运车辆违章时,按《道路运输违章处罚规定(试行)》的规定查处。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其它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一、省际道路旅客运输线路审批表
二、省际道路旅客运输线路审批附卡
三、省际班车客运线路标志牌
四、省际加班车客运线路标志牌
五、省际包车客运线路标志牌
六、省际旅游客运标志牌
附件一:省际道路旅客运输线路审批表
×字 号
省际道路旅客运输线路





经营者名称:
地 址:
电 话:
邮 编:
填表日期 :
(省级运政管理机关全称)
--------------------------------------------------------------------
|基| 经营者名称| |
| |------------|----------------------------------------------|
|本| 经营许可证| |
| |批准经营范围| |
|情|------------|----------------------------------------------|
| |经营许可证号| |工商营业证号| |
|况| | | | |
|--|------------|----------------------------------------------|
| |固定资产原值| | 流动资金 | |
| |------------|----------------------------------------------|
|资| |普通型| 大 中 小 |
| | |------|--------------------------------------|
|格| |中 级| 大 中 小 |
| | 现有客车 |------|--------------------------------------|
|审| |高 级| 大 中 小 |
| | |------|--------------------------------------|
|查| |共 计| |
| |------------------------------------------------------------|
| |已开行省际 |条 班 | 停车场面积 | |
| |客运班线 | | | |
|--|------------|----------|--------------|------------------|
| | 始发地 | | 终到地 | |
| |------------|----------------------------------------------|
| |途经主要地点| |
| |------------|----------------------------------------------|
|申|途中停靠站点| |
| |------------|----------------------------------------------|
| |途中救援点 | |
|请|------------|----------------------------------------------|
| | 班车类别 | | 营运里程 | |
| |------------|----------|--------------|------------------|
|线|拟投入车型 | |车辆标记座位 | |
| |------------|----------|--------------|------------------|
| | 班 次 | | 线路牌数量 | |
|路|------------|----------------------------------------------|
| | |名称| |
| |互 营|----|----------------------------------------------|
| |企 业|地址| |
| | |----|----------------------------------------------|
| | |电话| |邮编| |
--------------------------------------------------------------------
----------------------------------------------------------------
| |车籍地省级运管部门审核意见及说明 |
| |--------------------------------------------------------|
| | |
| | |
|审|--------------------------------------------------------|
| |终到地省级运管部门审核意见 |
| |--------------------------------------------------------|
|批| |
| | |
| |--------------------------------------------------------|
|意|途经省省级运管部门审核意见 |
| |--------------------------------------------------------|
| | |
|见| |
| |--------------------------------------------------------|
| |交通部主管部门审批意见 |
| |--------------------------------------------------------|
| | |
| | |
----------------------------------------------------------------
附件二:省际道路旅客运输线路审批附卡
--------------------------------------------------------------------------------------
| 经营者名称 | | 车籍地 | |
|--------------|------------------------| 省级运 | |
|经营许可证号 | | 管部门 | |
|--------------|------------------------| 审 核 | |
|起点| |终点| | | |
|--------------|------------------------| (盖章) | 年 月 日 |
| 主要途经地 | | | |
|--------------|------------------------|----------|----------------------------|
|主要停靠站点 | | | |
|--------------|------------------------| 交通部 | |
|班次| |车型| | 主管部 | |
|--------------|------------------------| 门审批 | |
| 班车类别 | |(盖章) | 年 月 日 |
|----------------------------------------| | |
|线路标志牌号 | | | |
|----------------------------------------|----------------------------------------|
| | 自 年 月 日 | |
|有效日期|------------------------------|说 明: |
| | 至 年 月 日 |1、发放给经营者线路标志牌时,同时发给已|
|--------|------------------------------| 按规定填写、盖章的本卡。 |
|批准文号| |2、将本卡贴在线路标志牌背面备查。 |
|--------|------------------------------|3、本卡有效期一年,年审时换发新卡。 |
|备 注 | | |
--------------------------------------------------------------------------------------
附件三:省际班车客运线路标志牌
------------------------------------------------
| 省 际 班 车 |
| |
| 起 点 ———— 讫 点 |
| |
| (省简称)交运班字××××号 |
------------------------------------------------
说明:
1、班车标志牌尺寸为:480×220(mm)
2、本标志牌为铝质材料,凹字喷漆、正面磨砂工艺,底色为铝本色。
3、第一行字为黑色仿宋体,字大小为35mm×27mm。
4、第二行字为红色黑体字,字高度为100mm,宽度为60~70mm,
随字数多少而改变。横线为黑色,宽10mm,长度随字数而改变。
5、第三行字为黑色仿宋体,字大小为30mm×18mm,号码为红色阿拉伯数字。
6、当起讫点字数超过六字时,可适当加长标志牌长度。
附件四:省际加班车客运线路标志牌
------------------------------------------------
| 省 际 加 班 |
| |
| 起 点 ———— 讫 点 |
| |
| (省简称)交运加字××××号 |
------------------------------------------------
(正面)
----------------------------------------------------------
|经营者名称 |
|------------------------------------------------------|
|经营许可证号| |道路运输证号| |
|------------|----------|------------|--------------|
|车号 | |车型 | |
|------------|----------------------------------------|
|主要途经地 | |
|------------|----------------------------------------|
|有效日期 | |
|------------|----------------------------------------|
| 备 注 | | 发证机关 | |
| | | (盖章) | |
----------------------------------------------------------
(背面)
说明:
1、加班车标志牌尺寸为:480mm×220(mm)。背面表格尺寸为:440×180(mm)。
2、本标志牌为纸质材料。
3、正面字体、字号、颜色、大小参照附件三。背面表格内字采用黑色仿宋体,字号根据排板确定。
4、若该车为顶班车或救援车,则在备注栏中注明,同时说明顶班原因;若有其它有关事项,也须在备注栏中注明。
附件五:省际包车客运线路标志牌
------------------------------------------------
| 省 际 包 车 |
| |
| 起 点 ———— 讫 点 |
| |
| (省简称)交运包字××××号 |
------------------------------------------------
(正面)
----------------------------------------------------------
|经营者名称 |
|------------------------------------------------------|
|经营许可证号| |道路运输证号| |
|------------|----------|------------|--------------|
|车号 | |车型 | |
|------------|----------------------------------------|
|主要途经地 | |
|------------|----------------------------------------|
| 有效日期 | |是否往返载客| |
|------------|----------|------------|--------------|
| 备 注 | | 发证机关 | |
| | | (盖章) | |
----------------------------------------------------------
(背面)
说明:
1、包车标志牌尺寸为:480mm×220(mm)。背面表格尺寸为:440×180(mm)。
2、本标志牌为纸质材料。
3、字体、字号、颜色、大小参照附件三。
4、单程包车回程载客时,回程客源所在地县及县以上运政管理机关在备注栏中签注意见,并盖章。
5、接受运政检查时,和“包车预约书”同时出示有效。
6、春运期间按各省规定执行,热点地区按交通部规定执行。
附件六:省际旅游客运标志牌
------------------------------------------------
| |
| 省 际 旅 游 |
| |
| |
| (省简称)交运游包字××××号 |
------------------------------------------------
(正面)
----------------------------------------------------------
|经营者名称 |
|------------------------------------------------------|
|单位地址 | |
|------------|----------------------------------------|
|车号 | |
|------------|----------------------------------------|
|经营区域 | |
|------------|----------------------------------------|
|有效日期 | |
|------------|----------------------------------------|
| 备 注 | | 发证机关 | |
| | | (盖章) | |
----------------------------------------------------------
(背面)
说明:
1、旅游车标志牌尺寸为:480×220(mm),背面表格尺寸为:440×180(mm)。
2、本标志牌为纸质材料。
3、第一行字为100mm×70mm大小的红色黑体字。
4、第二行字为30mm×18mm大小的黑色仿宋体字。
5、背面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大小参照附件四。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休市期间证券资金清算交收安排的通知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休市期间证券资金清算交收安排的通知


各结算单位:

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放假和休市安排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办发[2009]121号)精神和沪深证券交易所休市安排,现将2010年部分节假日休市期间资金清算交收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休市1天(2010年1月1日—3日,双休日除外)

1、2009年12月31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当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09年12月31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1月4日。

2、2010年1月4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2010年1月1日—4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1月4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1月5日。

3、2009年12月29日、30日、31日发生的B股交易,资金交收日依次为2010年1月4日、5日、6日。

二、春节休市5天(2010年2月13日—21日,双休日除外)

1、2010年2月12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当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2月12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2月22日。

2、2010年2月22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2010年2月13日—22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2月22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2月23日。

3、2010年2月10日、11日、12日发生的B股交易,资金交收日依次为2010年2月22日、23日、24日。

三、清明节休市1天(2010年4月3日—5日,双休日除外)

1、2010年4月2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当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4月2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4月6日。

2、2010年4月6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2010年4月3日—6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4月6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4月7日。

3、2010年3月31日、4月1日、2日发生的B股交易,上海市场资金交收日依次为2010年4月6日、7日、8日;深圳市场资金交收日依次为2010年4月7日、7日、8日。

四、劳动节休市1天(2010年5月1日—3日,双休日除外)

1、2010年4月30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当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4月30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5月4日。

2、2010年5月4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2010年5月1日—4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5月4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5月5日。

3、2010年4月28日、29日、30日发生的B股交易,资金交收日依次为2010年5月4日、5日、6日。

五、端午节休市3天(2010年6月12日—16日,双休日除外)

1、2010年6月11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当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6月11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6月17日。

2、2010年6月17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2010年6月12日—17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6月17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6月18日。

3、2010年6月9日、10日、11日发生的B股交易,资金交收日依次为2010年6月17日、18日、21日。

六、中秋节休市3天(2010年9月22日—26日,双休日除外)

1、2010年9月21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当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9月21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9月27日。

2、2010年9月27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2010年9月22日—27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9月27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9月28日。

3、2010年9月17日、20日、21日发生的B股交易,资金交收日依次为2010年9月27日、28日、29日。

七、国庆节休市5天(2010年10月1日—7日,双休日除外)

1、2010年9月30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当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9月30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10月8日。

2、2010年10月8日发生的证券交易(B股除外)和2010年10月1日—8日到期的债券回购,资金清算日为2010年10月8日,资金交收日为2010年10月11日。

3、2010年9月28日、29日、30日发生的B股交易,上海市场资金交收日依次为2010年10月8日、12日、13日;深圳市场资金交收日依次为2010年10月8日、11日、12日。

八、2010年美国公众假日(非美元清算日)期间上海市场B股交收业务安排,见附表1。

九、2010年香港公众假日期间深圳市场B股交收业务安排,见附表2。

请各结算单位据此安排好有关工作。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表1:




2010年美国公众假日(非美元清算日)期间上海市场B股交收业务安排


假 期
交 易 日
交 收 日

Birthda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2010/01/18)
2010/01/13
2010/01/19

2010/01/14
2010/01/20

2010/01/15
2010/01/21

2010/01/18

Memorial Day

(2010/05/31)
2010/05/26
2010/06/01

2010/05/27
2010/06/02

2010/05/28
2010/06/03

2010/05/31

Independence Day

(2010/07/05)
2010/06/30
2010/07/06

2010/07/01
2010/07/07

2010/07/02
2010/07/08

2010/07/05

Labor Day

(2010/09/06)
2010/09/01
2010/09/07

2010/09/02
2010/09/08

2010/09/03
2010/09/09

2010/09/06

Columbus Day

(2010/10/11)
2010/09/29
2010/10/12

2010/09/30
2010/10/13

2010/10/08
2010/10/14

2010/10/11

Veterans Day

(2010/11/11)
2010/11/08
2010/11/12

2010/11/09
2010/11/15

2010/11/10
2010/11/16

2010/11/11

Thanksgiving Day

(2010/11/25)
2010/11/22
2010/11/26

2010/11/23
2010/11/29

2010/11/24
2010/11/30

2010/11/25















附表2:




2010年度香港公众假日期间深圳B股交收业务安排


假 期
交 易 日
交 收 日

耶稣受难节、复活节、清明节

(2010/04/02至2010/04/06)
2010/03/30

2010/03/31

2010/04/01
2010/04/07

佛诞

(2010/05/21)
2010/05/18

2010/05/19
2010/05/24

香港回归纪念日

(2010/07/01)
2010/06/28

2010/06/29
2010/07/02

圣诞节

(2009/12/27)
2010/12/22

2010/12/23
2010/12/28



《无锡市档案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


无锡市人民政府令



第136号





《<无锡市档案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已经2013年4月26日市人民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6月15日起施行。







代 市 长 汪 泉





2013年5月9日









《无锡市档案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无锡市档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条例》第二条所称档案包括以下类别:

(一)反映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在行使职责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文书、财务、人事、科技、基建等档案资料。

(二)反映企业创立、生产、经营、研发和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文书、财务、人事、科技、基建等档案资料。

(三)散存于民间的具有社会保存价值的各种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官方文书、历史文献资料、声像资料、契约、票证、族谱家谱、艺术品等。

(四)制作播出的广播、电视重要的节目资料和印刷发行的报纸、杂志、书籍。

(五)网站重要的数据库信息资源。

(六)无锡籍或者曾经在无锡工作与生活过的社会知名人士的人物档案,主要包括经历、照片、影像、荣誉、著述、实物等档案资料。

(七)其他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第三条 市、市(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档案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制度和规定,编制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二)对本地区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档案工作进行协调、指导、监督。

(三)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查处违反档案法律法规行为。

(四)组织档案保护和档案理论与技术研究、档案宣传、档案普法、档案教育与培训等工作。

(五)组织档案学术研究交流活动。

(六)对同级综合档案馆进馆范围进行调整,组织开展档案接收、征集、保管、利用等各项工作。

(七)对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情况以及同级综合档案馆进馆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年度评估。

(八)承办同级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 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和各单位档案室(以下简称档案馆(室))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配备符合要求的档案库房、专用设备、专业人员,落实相关工作经费,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在档案馆(室)查阅、利用相关档案信息的权利,并承担保护档案的义务;对违反档案法律法规、损害档案的行为,有权向所在地档案管理部门举报。

第六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档案馆(室)提供、捐赠档案资料。档案馆(室)应当对提供、捐赠重要、珍贵档案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予以表彰、奖励。

鼓励档案馆(室)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提供档案寄存保管服务。

第七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建立对外开放的档案馆。建立档案馆并对外开放的,应当告知所在地档案管理部门,所在地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技术帮助。

第八条 鼓励开展整理编目、寄存保管、技术服务、业务咨询等档案业务中介服务。

从事档案业务中介服务的,应当到所在地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备案,所在地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可以提供技术帮助、人员培训等服务。

第九条 综合档案馆作为收集、保管、利用国家档案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的档案收集范围,接收进馆单位的档案,征集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档案,向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城建、房地产、民族工商业等专门档案馆作为收集、保管、利用专门领域档案的机构,应当制定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建档内容和业务规范,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档案室作为社会档案资料形成的主体和基础,应当按照归档范围和档案业务规范的要求,做好档案资料的齐全收集、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提供利用和对应电子文档的形成等工作,并按照规定向综合档案馆或者专门档案馆进行移交。

第十条 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对同级综合档案馆进馆单位进行档案业务年度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情况,包括管理职责、机构人员、管理制度、承担任务等内容。

(二)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情况,包括档案资料的收集齐全完整、规范管理、存放有序等内容。

(三)档案资料的保管情况,包括档案库房、工作人员办公室、阅档室三分开,档案库房防护措施具备;档案资料的鉴定、统计、移交、信息提供各环节控制和记录完备等内容。

(四)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情况,包括提供档案查阅利用,利用档案资源开展编研活动及成果,编制专题汇编资料、档案成果的展示等内容。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包括档案信息化设备、档案资料数据库、电子档案应用管理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等内容。

第十一条 个人在从事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照片、声像、实物以及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接受的礼品、纪念品等,属于国家或者单位所有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纳入收集归档范围,主动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

第十二条 涉及公民个人权益的档案,由相关职能部门或者单位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建档、保存并提供利用:

(一)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负责建立学生和受培训者的学籍、学历等档案。

(二)医疗机构负责建立病历等档案。

(三)民政部门负责建立婚姻、收养等档案。

(四)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房屋权属及相关物权等档案。

(五)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负责建立公民户籍、出入境、公证等档案。

(六)房屋征收部门负责建立征收档案。

(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负责建立公民社会保险、职业培训、就业状况和劳动保障等档案。

(八)农业管理部门以及镇、村负责建立土地、林业、渔业、畜牧业、家庭承包及股份合作等档案。

第十三条 涉及公民个人的职工人事档案是记录公民政治表现、工作经历、工作成就的重要资料。用人单位应当完整建立和保管包括职工的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任职任用、职称评定、工作考评和奖惩、出境出国、党派及社会团体组织的加入、退出和表现等内容的职工人事档案。

鼓励人事档案专门服务机构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职工人事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服务,并签订职工人事档案服务协议。

公民对本人职工人事档案构成享有知情权,对归档内容享有补充权。

第十四条 企业在资产和产权变动时,应当将档案清理纳入资产清算范围及工作内容,建立工作责任制度,明确档案处置部门和人员,对档案进行清理并按照规定移交。

事业单位进行改制的,应当在启动改制程序时向所在地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档案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会同其主管部门进行档案专项检查,明确档案的归属及移交要求并监督实施。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产权变动或者依法终止的,其档案的归属与流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中方应当在企业变更结束前30日内,将档案处置情况向所在地档案管理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进行备案,接受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十五条 广播电视、印刷发行、策划设计、文化艺术等相关单位应当加强节目、作品及成果等档案资料的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并定期送交综合档案馆,作为馆藏保存。

第十六条 网站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库信息资源档案管理制度,确保重要数据库信息的完整和安全。

综合档案馆应当为网站重要数据库信息资源的光盘、磁盘、磁带等有形存储介质义务提供安全保管服务。

第十七条 档案馆(室)应当定期做好档案鉴定工作,制定开放档案目录,设置开放利用场所,提供对外利用,发挥档案的社会利用价值。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建立对外开放档案馆和从事档案业务中介服务,但未按照规定告知或者向所在地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的,由档案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九条 进馆单位经业务评估,不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要求的,由档案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后仍未达到要求的,由档案管理部门予以通报。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相关职能部门或者单位未按照规定妥善保管涉及公民个人权益档案的,由档案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造成档案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档案管理部门予以通报,对所在单位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档案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企业在资产和产权变动时,未将档案清理纳入资产清算范围,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移交的;

(二)事业单位改制时,未向所在地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未按照档案归属要求进行移交的;

(三)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产权变动或者终止时,未确定其档案归属并进行移交、未向所在地档案管理部门报告和备案的。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3年6月15日起施行。